玉树记忆:上海城市女子医院
日期:2010-07-19 9:48:28 来源:上海城市女子医院
2010年4月21日是纪念玉树地震的全国哀悼日,国旗半垂,山河同悲。“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”随着玉树地震过去了7天,这一句沁人心脾的誓言在网上流传。中华民族再一次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了强大的凝聚力,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自发的组织起了不同形势的捐助、悼念活动,笔者昨天就随机走访了上海几家单位,当来到上海城市女子医院的时候,获悉一位曾在玉树生活了8年的城市女子医院的退休老专家羽华(化名),“玉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”在得知玉树发生强地震后,她带着哽咽的声音对身边的病友说。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她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玉树记忆。
玉树记忆,片片足迹
羽华(化名),68岁,上海某食品厂退休女工人,在上个世纪的那场上山下乡运动时,她像当时所有的知青们一样,热血沸腾,斗志高昂的来到了青海玉树农村,但是不久后这种诗意般的激情澎湃就被残酷的现实社会所浇灭,“我当时是最小的一个,又是女孩,所以很多体力活都干不了,所以常常被领导批斗,当时还扣上了阶级敌人的大帽子,其实为了上山下乡我和父母‘反目成仇’,
所以当梦想和现实擦肩而过时,我甚至想到了死,在这段时间是一位藏族老妈妈给了生命的信心······”说到这,羽华不禁再次的哽咽了起来。从那以后,她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,在玉树农村整整生活了8年,直到形势好转以后她在上海的父母托人将她调回到上海。回到上海以后,每当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她总能想起那个慈祥的藏族老妈妈,然后又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。40年来,她始终抹不去内心深处的玉树情结,多少次孤独彷徨的夜里梦回那魂牵梦绕的“第二故乡”,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梦想搁浅。感恩玉树,情系灾区
青藏铁路开通以后,再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她去玉树看看的夙愿,就像一个走散多年的羔羊历经无数跋涉后重新返回到羊群中一样,她用近乎“扑”的方式回到了玉树,但结果就像所有的寻根电影情结一样,物是人非,往事随江东流去,但无论韶华逝去,光阴荏苒,心灵深处的玉树情结始终在跳动着。
在昨天的上海城市女子医院筹办的“地震无情,人家有爱”的大型募捐活动现场上,羽华捐出了退休前她在上海城市女子医院的所有辛劳所得。作为一名退休老职工还有如此的“慷慨解囊”,着实感动了现场不少的医护人员,在接受采访时,城市女子医院妇科主任吴宇环说“羽老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,她是我们的榜样,更是我们的骄傲”,笔者获悉,在上海城市女子医院像羽华这样的无私医者还有很多。
剪不断理还乱的总是血浓于水的亲情,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也总是那对同胞的祈福。笔者分析认为,只要有这样的精神支柱存在,那么玉树不倒,青海长青。